——2021年12月31日在讷河市第八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上
讷河市财政局 曲德权
各位代表:
受市人民政府委托,现将讷河市2021年预算执行情况和2022年预算(草案)提请大会审议,并请政协委员和其他列席人员提出意见。
一、2021年全市预算执行情况
2021年,在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在市人大和政协的监督支持下,我们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统筹推进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扎实做好“六稳”工作,全面落实“六保”任务,加大积极财政政策工作力度,稳步推进各项财税改革和财政管理工作,为我市经济社会稳步恢复发展提供有力的资金保障,较好地完成了年初确定的目标任务。
(一)全市财政预算收入完成情况
2021年,全市财政总收入预计完成94,079万元,为预算的100.5%,同比增长11.0% 。全市一般公共预算收入预计完成55,250万元,为预算的102.0% ,同比增长8.1%,其中:地方税收预计完成22,327万元,为预算的70.7%,同比下降5.0%;非税收入预计完成32,923万元,为预算的145.7%,同比增长19.3%。政府性基金收入完成17,633万元,为预算的219.6%,同比增长61.6%。
(二)全市财政预算支出完成情况
2021年,全市财政总支出完成610,171万元,同比下降5.8% 。其中:全市公共预算支出完成 537,043万元,为预算的84.0 %,同比下降2.4 %;全市债务还本支出9,878万元,同比增长572.4 %;全市政府性基金支出完成63,233万元,为预算的54.7%,同比下降33.8 %;国有资本经营支出17万元,为预算的100%,同比下降36.9%。
(三)全市财政预算收支平衡情况
按现行财政体制计算,全市财政总财力完成736,410万元。其中,公共预算收入完成55,250万元,基金预算收入完成17,633万元,转移支付补助收入完成129,463万元,省专项收入305,900万元,债券收入165,866万元,上年结余59,851万元,调入预算稳定调节基金10,622万元,上解支出8,175万元。财政总支出完成610,171万元。财政总收入与财政总支出相抵后,年终结余126,239万元,全部为结转下年支出。
(四)全市地方政府债券收支情况
2021年省财政厅下达我市政府债券资金165,866万元,其中:一般新增债券68,089万元、专项债券87,900万元、再融资债券9,877万元。债券预计支出99,519万元,其中:一般新增债券预计支出45,252万元;专项债券预计支出44,390万元;再融资债券支出9,877万元。债券预计结转下年66,347万元,其中:一般新增债券预计结转22,837万元;专项债券预计结转43,510万元。
(五)全市社会保障基金收支情况
2021年,社会保障基金收入232,925万元,主要项目包括:企业职工养老保险基金收入121,853万元,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收入14,580万元,机关事业基本养老保险基金收入40,243万元,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基金收入14,580万元,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基金收入41,170万元,失业保险基金收入499万元。
2021年,社会保障基金支出222,185万元,主要项目包括:企业职工养老保险基金支出121,853万元,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支出15,784万元,机关事业基本养老保险基金支出40,243万元,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基金支出9,600万元,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基金支出33,870万元,失业保险基金支出835万元。按照现行管理制度,收支相抵后,本年结余10,740万元。
二、2021年财政重点工作完成情况
(一)紧盯增长目标,积极争取资金
2021年,我市共争取上级各项资金 601,229万元,其中一般转移支付补助资金129,463万元,省专项资金305,900万元,债券资金165,866万元。用足用好国家、省、市支持地方发展的政策措施,为保民生、保运转、促发展打牢了基础,为全市高质量发展提供了保障。
(二)优化支出结构,节约财政资金
严格执行经人代会审议通过的2021年财政支出预算,压减非生产性支出,保证法定支出,贯彻落实市委、市政府关于支持经济发展的决策部署,重点保障并支持教育、卫生健康、社会保障和就业、农林水、科学技术等民生支出。一是“三公经费”进一步压减。2021年,我市“三公经费”预计支出569万元,同比下降2%。二是项目评审进一步提效。2021年度共评审项目966项,项目送审共计144,224万元,审定112,844万元,总审减额度31,380万元,审减率21.76%。三是政府采购进一步规范。2021年完成政府采购计划审批229项,政府采购预算金额10,189万元,实现采购成交金额9,716万元,节约采购资金473万元,节约率4.6 %。
(三)深化放管服改革,优化营商环境
一是开展对标自查,推进问题整改。按照《讷河市2021年营商环境评价工作实施方案》(讷优环办发〔2021〕11号)要求,明确任务目标、整治内容、工作安排和相关要求,并建立营商环境督查台账,梳理政府采购相关文件75个,与公共资源交易服务中心配合,按照《实施方案》逐项查找问题,针对问题提出整改意见,有效地维护了公平竞争的政府采购市场秩序。二是深化制度创新,加快流程再造。结合开展“整顿机关作风优化营商环境”活动,按照省财政厅关于财政系统“同事项、同流程”的工作要求,通过“放权力、压时限、减环节、简程序、减材料”等方式,对我局会计代理记账资格审批、票据中心业务、国库集中支付、资产管理、政府采购等5个事项工作流程实施优化再造,进一步简化了办事程序,减少了审批环节和申报材料,缩短了办事时限,提高了办事效率。
(四)加强财政监督,推进绩效评价
一是强化直达资金监管。制定并下发《讷河市直达资金管理办法》《讷河市财政局直达资金监督操作规程》(讷财发〔2021〕4号),为直达资金监管提供了制度保障。依托直达监控系统开展日常跟踪问效,对发现的问题及时核实并限期整改。2021年我市直达监控系统红灯预警10条,黄灯预警42条。定期开展专项检查:6月份对我市对老旧小区和供热管网改造所使用的特别国债资金进行了专项检查;7月份对我市对2021年应急物资保障体系建设资金所使用的直达资金进行了检查;8月份对2021年成品油税费改革转移支付资金进行了检查。通过加大资金使用监督力度,督促财政资金安全规范使用。二是扩大绩效目标评价范围。2021年起把全市项目支出纳入绩效评价范围,涉及65个部门,156个单位,977个项目,资金10.16亿元。按照“谁申请资金,谁设置目标”的原则,指导各预算部门、单位对所有项目支出设置了绩效目标,为年终绩效评价提供了依据。三是开展会计评估监督检查。按照《黑龙江省财政厅关于开展2021年度会计评估监督检查工作的通知》(黑财监〔2021〕23号)要求,我局对讷河市二中、三中和实验小学进行了会计评估监督检查,共查出违规资金273万元。其中,会计核算方面违规金额11万元,收入、支出和会计凭证管理方面等方面违规金额262万元。根据相关法律法规要求,责成单位对问题进行了整改,并将监督报告上报省财政厅。
(五)加强国资管理,深化国企改革
2021年度,市属国企资产总额115.66亿元,负债总额75.78亿元。一年来通过主动对接市场,拓展发展空间,市属国企发展质量得到快速提升。一是完善现代企业制度。建立健全国企党建管理体制,加快建立权责法定、权责透明、运转协调、有效制衡的公司治理机制,确保党的领导更加坚强、公司治理更加完善、企业管理更加高效。二是优化国有资本布局。积极推动国有资本向关系国民经济命脉的重要领域集中,向提供公共服务等关系国计民生的关键行业集中,向提振经济的现代产业集中,强举措完成16家“僵尸企业”的清理退出,充分释放企业发展活力。三是深化混合所有制改革。按照“完善治理、强化激励、突出主业、提高效率”要求,坚持分类分层协同推进、“混资本”与“改机制”同步推进、“管好”与“管活”统筹推进,进一步撬动社会资本,盘活国有资产。
三、2022年全市预算编制情况
2022年全市财政工作指导思想是: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六中全会精神,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七一”重要讲话,准确把握新发展阶段,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积极主动融入新发展格局,统筹常态化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大力推动疫后重振;继续做好“六稳”工作,落实“六保”任务,树牢过“紧日子”思想,把宝贵的财政资金用在刀刃上,加强预算约束和绩效管理,努力提高财政支出效率,为开创现代化讷河建设新局面提供坚实财力保障。
(一)全市财政预算收入安排情况
2022年全市财政总收入预期 101,768万元,同比增长8.2%。全市一般公共预算收入预期58,565万元,同比增长6.0 %,其中:市本级一般公共预算收入预期56,531万元,同比增长6.3 %。政府性基金收入预期16,988万元,同比下降4.2 %。
(二)全市财政预算支出安排情况
2022年全市财政总支出安排222,814万元,同比下降4.6%(不含省专项和上年结转支出),其中:全市公共财政预算支出安排205,826万元,同比下降8.7 %;全市政府性基金支出安排16,988万元,同比增长111.6 %。
市本级公共财政支出安排 189,575万元,同比下降10.4 %。主要项目安排情况:一般公共服务支出 19,613万元、公共安全支出8,205万元、教育支出46,077万元、科学技术支出37万、文化体育与传媒支出1,594万元、社会保障和就业支出60,788万元、卫生健康支出17,236万元、节能环保支出433万元、城乡社区支出4,199万元、农林水事务支出8,772万元、交通运输支出 2,146万元、资源勘探信息等事务支出167万元、自然资源海洋气象等支出1,299万元、住房保障支出7,560万元、粮油物资储备管理事务支出59 万元、灾害防治及应急管理支出840万元、债务付息支出7,550万元、预备费支出3,000万元。
市本级基金支出安排16,988 万元,同比增长111.6 %。主要项目安排情况:城乡社区支出8,400万元,同比下降58.7 %;其他支出270万元,同比下降28.9%;债务付息支出8,318万元,同期没有此项支出。
(三)全市财政预算收支平衡情况
按照现行财政体制计算,2022年全市财政总财力安排222,814万元(不含省专项和上年结转支出)。其中,公共预算收入安排58,565万元,基金预算收入安排16,988万元,返还性收入9,083万元,一般性转移支付补助119,546万元,动用预算稳定调节基金4,993万元,调入资金19,694万元,上解支出 6,055万元。财政总支出安排222,814万元,财政总收入与财政总支出相抵后,实现收支平衡。
(四)全市社会保障基金预算安排情况
社会保障基金收入安排362,329万元,主要项目:企业职工养老保险基金收入184,585万元,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收入23,296万元,机关事业基本养老保险基金收入42,910万元,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基金收入26,412万元,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基金收入84,578万元,失业保险基金收入548万元。社会保障基金支出安排357,001万元,主要项目:企业职工养老保险基金支出184,585万元,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支出17,814万元,机关事业基本养老保险基金支出42,910万元,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基金支出26,412万元,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基金支出84,578万元,失业保险基金支出702万元。按照现行管理制度,收支相抵后,本年结余5,328万元。
四、2022年重点工作任务
(一)加大财政收入征管力度,扩大收入规模
一是做好重点企业的税收征缴工作,特别是做好对鸿展集团和华瑞生物医药等重点企业的税源监控;二是加强重点项目建设的税收征缴工作,加快上年重点项目工程结算,尽早形成税收;三是做好向上争取资金工作,积极配合中央、省、市做好税收体制改革工作,为我市争取更多转移支付资金。
(二)优化调整财政支出结构,落实支出责任
进一步提高财政资金使用效益,优化支出结构,深化财政管理改革,确保财政对科技、教育、社保、卫生、环保等公共领域的投入逐年增加,保证乡村振兴建设、生产、金融、人才等配套设施建设,加快改善我市税源结构。一是加强政府采购监管力度,发挥好电子采购平台作用,优化服务类政府采购服务与监管;二是加强财政投资评审力度,有效发挥绩效评价作用,科学合理配置财政投入;三是推进改革,通过税收、补贴、收入等手段加强对经济的调节,以公平分配和稳定经济等职能手段,合理分配财力,支持有增收财政收入的市场项目建设和市场主体发展,为市场主体和经济发展创造良好公平的环境;四是优化财税收入结构,对我市企业按照税收贡献率和财政收入贡献率进行事前评估,真正做到增加税收、增加财力,使企业发展遵循经济规律,财力良性有序提高。
(三)加强地方政府债务管理,防范化解风险
一是加快地方政府债券使用进度,优先保障重点项目。二是加强专项债券项目管理,督促项目单位筹集资金偿还到期利息。三是严控并逐步化解隐性债务风险,确保财政可持续平稳运行;四是做好清理暂付款工作,按照暂付款“只减不增”的要求,整体规划控制政府债券总量,积极回收国企暂付款,合理消化暂付款,清理存量,控制增量。
(四)落实三年改革行动方案,深化国企改革
一是完善制度体系,深化国资监管机构职能转变,对持有股权的混合所有制企业、股权多元化的国有全资公司制定差别化管理办法,进一步探索实施有别于国有独资公司的治理和监管机制,推进形成科学系统、精简高效的以管资本为主的国资监管体系;二是积极探索混合所有制经济改革,引导国有资本和非国有资本双向进入,支持国企走市场化道路,充分运用BOT、TOT等投融资模式,撬动社会资本参与稳增长、调结构、促转型、惠民生等各领域项目建设,提高国有资本配置和运行效率;三是抓紧处理国有企业历史遗留问题,对现有国有企业存在的各类历史遗留问题进行全面梳理,限时解决,对短期内不能解决的形成处置计划,逐步推进解决。
(五)促进“一卡通”政策落地见效,推进惠民工程
大力推进惠民惠农财政补贴资金“一卡通”管理工作,建立健全惠民惠农财政补贴资金监管长效机制。从2022年1月1日起,所有惠民惠农补贴资金通过社保卡账户集中统一发放,实现一张清单管制度、一个平台管发放和补贴结果公开查询等目标。切实解决补贴资金效率差、百姓领钱慢等问题,确保补贴政策落地见效、惠及民生,不断增强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
各位代表,2022年我市面临新的改革目标和新的发展形势,财政工作任务艰巨,责任重大!我们将更加紧密地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更加扎实地将市委市政府的各项决策部署落到实处,在市人大、政协及社会各界的监督和支持下,继续牢固树立“过紧日子”思想,切实兜牢“三保”底线,扎实做好财政预算各项工作,坚定信心、迎难而上,推动财政工作迈上新台阶,为讷河经济发展做出更大贡献!